当2003年落下帷幕,中国经济也交上了一份令人高兴的答卷:国家统计局预计,全年GDP的增长将达8.5%,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
从2002年到2003年,GDP从10万亿元人民币到超过11万亿,人均GDP从988美元到超过1000美元,中国经济经历了波澜起伏的一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9.9%下滑到6.7%,“落差”高达3.2个百分点,是199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不仅如此,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更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GDP的增长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GDP的增加则代表着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近年来,我国人均GDP以年均近7%的速度在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住房、汽车、电子通讯等高档消费品的热销为代表,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悄然跃上新的层次。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达到了新的高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是: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GDP将从8.9万多亿增长到35万亿元人民币,按目前汇率折算,将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GDP从800美元到超过3000美元。因此,人均GDP1000美元,仅仅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已排在世界第六,但人均GDP1000美元却还排在第130位以后。中国无论是与人均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是与人均2万美元的次发达国家,以及人均1万美元的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还很大。我们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经济学家认为,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们的需求将不仅仅集中在物质上,还会有更多的精神文明的需求。按照国际发展的经验,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格局剧烈调整、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时期,因此,新的起点给我们提出的是全面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在2004年,我们要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