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讯(记者廖雁)今后五年基础设施还需投资2300亿元,单靠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以及以国有企业为背景的借贷投资远远不够。记者从市发改委今天上午召开的2004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对于自来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公路等新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从今年起逐步减少政府投资,争取吸引社会直接投资100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资金矛盾越来越突出。”市发改委副主任柴晓钟说,北京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步伐与外省市相比步伐不快,而北京的民间资本已经具备了作为投资主体的条件。目前北京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便是合理的定价机制与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以垃圾处理为例,目前收费标准是每户每月3元,即使这样,收缴率也只有9%。由于收入过低,垃圾处理无人投资,造成政府包揽垃圾处理从建设到运营的全部费用。
行政性垄断局面有待打破,财政补贴居高不下的局面需要改善。目前全市基础设施企业仅财政补贴一项每年就超过20亿元。如果不进行改革,预计未来4到5年会急剧增加到40多亿元,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北京市将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推进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除对自来水等新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外,对于轨道交通项目,在界定政府与社会投资7:3基础比例的前提下,采取PPP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对于政府行政办公设施、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实行代建制;有条件的也可以按照BT方式(即投资者建设后移交政府经营)吸引社会建设资金,政府通过补偿机制和回购方式,回报投资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