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革命
在外人看来,中信重工涉足电力电子行业,似乎平地起高楼,很突兀,但用任沁新的话来说,这是“发展遇到瓶颈后寻找到的突破口,更是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探寻新路子”。他说,当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后,再发展就必须要跳出“制造”看“制造”,不能一味扩张产能,尤其在有钱之后。
“装备制造是机械导向,时间长了,思维模式也机械化了。”中信重工总经理俞章法说,以前一谈到研发,就本能地指向机械产品本身,可一旦从控制系统入手来考量,思维拓宽,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减速机、齿轮是可以和如何被替代的。
传统的传动装置定向、定速,是机械的,笨重、能耗大、可靠性低,而变频技术能让传动变得轻灵、高效、精准,更可实现节能降耗,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必须转向控制导向。”任沁新异常坚定。从“机械”到“控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这种导向转变,任沁新认为,是革命性,对自己公司则又是一次战略转型,是技术导向思维模式的根本变化,对中信重工原有管理体系也是严重考验和巨大冲击。
“这种转型对中信重工而言,相当程度上也是革自己的命。”张其生说。他今年5月刚刚被委以重任做分管技术系统的副总经理,他已发现,自己的强势介入,给习惯制造、适应机械的人带去很大的冲击。
面对产业变革,就要因势而变,及时调整。“让搞变频、控制出身的人统领搞机械出身的人,这种人事安排已表明了我们的决心。”任沁新说
强势突击
作为掌门人,对于新进入的领域,任沁新雄心满怀,同时又异常清醒。
按照现实需求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用高压变频调速已是大型生产企业节能工作的必由之路,国内高压变频调速市场需求急剧升温,市场需求增长率超过10%,但在这个市场上,外资品牌先入为主,国内市场的七成为其所据。
“因为进入的是一个成熟市场,一旦‘下嘴’,我们采取了强势的、急风暴雨式推进策略。”任沁新说,我们盯住的是低速、重载、大功率中高压变频器这个刚刚起步的细分市场。
为此,中信重工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由来自电气、计算机、自动化、机械、液压、润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在变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领头羊张其生评价说,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具有如此强大的心无旁骛专心做变频技术研发的队伍。
仅仅花了6个月,他们就研发出第一代产品,完成中试、认证并成功推向市场,其中CHIC1000系列矿井提升机专用高压变频器,已经在首台套客户、山西紫金矿业成功投运一周年,得到的评价是整机运行稳定、安全高效、效果令人满意。
“高速高效在于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机拉动、熟悉工况、前期技术积累是我们的三大优势。”任沁新说。
去年,中信重工国际订单超过总订单量的50%、成套订单占新增订单的6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超过70%,成功实现了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
俞章法说,我们了解工况,工艺和装备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控制系统的匹配,资源调配力量强大。“在中信重工这个平台上,对于变频研发,我们真的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张其生接口道。
中信重工有建制地系统开发,目前已经研发出CHIC1000系列51个型号,CHIC2000系列99个型号,除提升机外,变频器还在矿用磨机、大型渣浆泵、大型风机上投运,并出口澳洲、非洲和东欧。此外,针对不同的市场和用户,还成功开发出CHIC3000、CHIC5000、CHIC6000等三个不同系列的变频器产品系列。
对于变频器市场,张其生初始规划分三步走,先为中信重工主机配套创品牌;其次发挥中信重工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为战略合作伙伴做OEM生产;然后再发展代理商,推广自己的产品并走向国际。“没想到现在就已经三管齐下了。”张其生感叹。
目前,中信重工已经在洛阳伊滨新区规划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的变频器生产基地,并将在北京筹建研发中心,在印度设立合资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