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山工机械
长三角,一体化中启示多
www.6300.net   2009-09-13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一体化“化”什么  在无锡、苏州使用上海的“公交一卡通”乘车,可享受九折优惠;在虹桥机场租车开回杭州,可在当地网点还车,无需再开回来;在长江口外的大、小洋山岛使用沪、浙两地的联通手机无需交漫游 ...

  一体化“化”什么

  在无锡、苏州使用上海的“公交一卡通”乘车,可享受九折优惠;在虹桥机场租车开回杭州,可在当地网点还车,无需再开回来;在长江口外的大、小洋山岛使用沪、浙两地的联通手机无需交漫游费;想去长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就业,不需迁移户口、携带档案;想到其中任何一个城市旅游、看演出,在当地网点就可订票……

  阳春时节,无论置身长三角哪一个城市,都能强烈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一体化浪潮。

  目前紧锣密鼓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沪宁等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正在把上海和周边百余城镇纳入“1小时交通圈”。与此同时,江苏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通道规划增加了沿江高速二期、苏沪高速,浙江通往上海的高速增加了杭浦高速、申嘉湖高速,同时现有的沪杭高速浙江段将全线拓宽,一个连接上海的3小时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形成快捷通畅的人流、物流通道和资源共享平台,光有基础设施的硬件保障远远不够。去年以来,三省市先后签署了《长三角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协议》、《长三角标准化服务合作宣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协议》等一揽子协议。在这些协议推动下,三省市的产品质量检验实现了异地互认,信息资源实现了整合与共享;三省市联手共建的“专家资源库”,正在搭建起人才、技术、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在上海搞得颇有声色的人才业绩档案和诚信体系正在苏浙两省广泛推广,形成横跨长三角的诚信体系共享平台;三省市联手共建的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已经实现了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推介相关景点、联网售票……

  长三角一体化,到底应该“化”什么?用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话说,就是通过方方面面的接轨融合,实现三省市间的“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和产业互补”。

  一体化为什么

  长三角是目前公认的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布满了全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在这个群雄竞起、竞争激烈的地区,为什么大家能够摒弃前嫌紧密携手?

  “这是各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需求。”上海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权衡博士一语点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从上海来看,要想摆脱商务成本上升对制造业资本集聚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力提高服务业的占比,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须依托江浙两翼广阔腹地的强力支撑。

  对浙江来说,要想打破经济开放度不高“瓶颈”,改变仅依靠民营经济瘸腿前行的被动局面,必须打破交通等方面的瓶颈,拉近与上海这个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的“桥头堡”的时空距离。一个跨海大桥的建设,让地处边缘地带的宁波市一步跨入长三角核心区域,就是最好例证。

  从主要依靠外资高速发展的江苏来看,台资北移、珠三角疲态渐显的事实不断提醒他们,不借助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密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云集的优势,与上海形成紧密关联的产业链条,很难长久留住跨国资本这只不断流向性价比最佳地方的“候鸟”。

  省政府驻沪办事处的一份调研报告,则从更深层次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在动因:欧盟等经济体一体化组织的成功经验表明,区域内部经济合作愈紧密,城市功能的互补性越强、产业关联度越高,人才、技术、资本的流动渠道越畅通,其资源配套效率就越高,整体竞争优势也就越强。而长期行政分割造成的经济、贸易、制度、市场壁垒,无疑增加了区域间贸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一角度审视,目前的一体化进程,是长三角打破各自为战、恶性竞争怪圈,降低产业配套和商品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集聚功能,再造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破冰之举。

  一体化靠什么?

  采访长三角这些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记者:为什么人家跨省际一体化进程,去年以来短短一年间,竟然取得了那么大进展;而我省自去年启动的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在打破行政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整合上,至今还少见突破性进展?

  业内人士指出,关键是认识问题。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的较量。而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形成,既需要“龙头”的强力带动,更需要“龙身”、“龙尾”的协调互动。正是深谙这一点,连江浙这样的发达地区,都心甘情愿低下头接轨上海;连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都主动提出“学习江浙、服务江浙、依托江浙、接轨江浙”。而在我省,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唐经济圈的南北挤压,不少城市仍陷于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怪圈。以港口为例,从日照到东营,临海30个县市区竟分布了25个。这种由行政分割、诸候经济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使有限的资源都消耗在了“内耗”上,又怎能迎对人家攥紧的双拳?

  客观分析,长三角各省市、城市之间并不是没有竞争,一体化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在一次次的论坛、研讨、磋商、争论中,大家的心态日趋冷静和理性,合作的领域也日益拓展。这其中,政府的强力助推和广泛畅通的对话交流平台功不可没。据了解,仅近两年来,在三省市间召开的区域合作经济研讨会就超过100次之多。此外,定期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15城市市长论坛”、“二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等,都已成为进行磋商交流的主要平台。各市举办的“接轨上海活动周”、“融入大上海展览展销活动”等,也一波接一波。包括共建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等一揽子协议,以及差异化的产业互补初步框架,就是在去年三省市党政领导高层次互访磋商中敲定的。浙江省还专门下发了《关于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

  跨区域的资本流动与融合,说到底是一种眼界和胸怀。这几年仅温州就有250家企业迁到了上海,但温州市的领导看得很开:资本流动、融合最快的时候,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接轨上海,正是温州的“草根民企”脱胎换骨的最好平台。事实为这一观点做了最好的佐证。去年春节前10天,由外地汇到温州的钱就达200亿元,平均每天20亿元。

  必须承认,未来的经济竞争,绝不仅仅是城市与城市间点对点的竞争,而是区域间面对面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在一定区域内,生产要素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自由流动,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不论是长三角,还是我们的半岛城市群都无法回避。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