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时间管理,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利润,是涟钢棒带材厂棒二车间轧钢乙作业区在劳动竞赛中荣获“成本贡献最佳单位”的成功经验,也是作业长袁新华每天必念的“经”。
7月份,该作业区在他的带领下,克服外协工置换、新同志技术不熟、设备保障能力差,精整能力低于轧钢能力制约生产等诸多因素,取得了可喜成绩,累计轧材29273吨,实物成材率97.75%,实现成本降低额37万多元。
养成“成本作业”习惯
袁新华所念的第一道“经”,是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例会以及平时工作等各种途径,给作业区员工灌输成本理念,培育成本文化。
“所有的成本都可以人为控制。”在他的心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的培养,促使每个人养成节能降耗的习惯至关重要。
为了使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时刻关注工序成本,作业长袁新华要求加热工序尽可能的提高热装比,在保证满足轧线温度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煤气用量,从预热到加热再到均热平稳的往上走,合理的匹配空燃比,保证出钢温度能满足轧线需求而不浪费。
“轧钢工序在停轧换辊换槽时,我们提前通知加热炉降温,停轧后要求所有的风水电气能停的必须停,这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当班员工对养成良好的成本意识和作业习惯很是赞同。
减少中废改善成本
袁新华所念的第二道“经”,是坚持以减少生产责任中废为突破口,以提高成材率、产量为目标,降低生产成本。
在介绍如何减少中废时,他说,最重要的是加强班组内部管理,明确详细挂钩指标及经济责任制,各班组每天班后会严格按照当班的生产情况打评个人绩效分,与工资直接挂钩,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在班后会上分析、总结当班的生产状况,对当班出现的故障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对责任考核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对整改解决方案不到位不放过,对班员没受教育加强重视不放过,让每个班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7月份,该作业区通过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严格考核,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数据都按标准化要求执行,使得全月责任中废只有16支,仅此1项就节约成本3万多元,提高成材率0.55%,节约坯料170吨,节约成本35万元。
合理管理时间降成本
袁新华所念的第三道“经”,是稳顺生产,提高作业率。
“作业率就是产量,生产越稳顺,作业率就越高,产量也就越高,相对成本就越低。”他认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有难度,如何保证生产的稳顺以及减少时间的浪费则需要所有班员的共同努力。
为了确保生产稳顺受控,该作业区员工从进班就开始策划这个班的生产,接班前各个岗位将这个班要做的事全部在班前会提出,由班长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合理安排,把能够凑起来的事情一次性做完,把所有的停轧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尽量减少时间的浪费。
“班中加强岗位巡检,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果断的处理,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多层次把好预装轧机、导卫质量关,保证上线万无一失。”袁新华说,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该作业区从生产准备到上线把关再到在线监控,全过程的按标准化作业,为稳顺生产提高作业率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为提升产能,改善指标,降低成本发挥了关键作用。
袁新华的三道“经”经过近两个月在作业区实践,效果日渐明显,也成为了该作业区7月份荣获“成本贡献最佳单位”的致胜法宝。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