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企业动态
山工机械
汉德公司“老学霸”董立社:创造一切学习的机会
www.6300.net   2017-03-29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已有31年工龄的董立社是汉德公司的“老”人。他个头不高,瘦小的身子倘遇着大风,像要被吹走似的。可正是这么一位瘦小的“老”人,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多年来为企业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自己也成长为公司技术领域的专家。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董工。关于他的故事,在汉德有许多,这里,单说他学习的那些事儿。

汉德公司“老学霸”董立社:创造一切学习的机会

汉德公司“老学霸”董立社:创造一切学习的机会

  约莫上世纪80年代末,桥壳引进美国电子束焊技术,当时,美国技术人员调试电子束焊设备,刚参加工作的董工也参与了此项工作,主要负责电子束焊缝金相分析工作。认识到该技术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从此,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块块对其金相组织、硬度进行分析,并一一做笔记。其中,为了认识和解决焊缝根部的“钉尖缺陷”,他进行了长期的钻研。一有闲暇,他便去技术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有美国的《金属手册》、《焊接手册》,也有日本的技术资料,更有国内编辑的《焊接原理》等等,一度,董工感到很是迷茫。

  后来,厂里请来交大两位老师做技术咨询。交流中,董工抓住机会,将自己的疑惑向两位老师请教。老师非常形象地讲述了缺陷产生的原因,这顿时打开了他的思路。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某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开展技术合作的过程中,董工得知了红旗机械厂也使用电子束焊接设备。通过这位老师,他辗转联系到红旗机械厂,与该厂工程师互相切磋“钉尖缺陷”和电子束焊技术,并深入厂车间现场观摩,向加工工人了解实际操作情况。之后,他又通过这位老师在大学图书馆里借到了梦寐以求的《电子束焊及其设备》专业书籍。对照实地考察和书本理论知识,返厂后,董工自己反复横向、周向、径向解刨,精细制作出“缺陷”,配置各种浸蚀剂进行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最终对该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找到了解决办法,杜绝了此类缺陷的产生。

  “董工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他学习能力极强,一到周末就去市里图书馆查资料。有次大年初一,别人都和亲戚朋友团聚,他一个人泡在图书馆待了大半天。”徒弟张振华说。

  “董工经常鼓励我们去第一现场,针对问题找方法,查找相关资料。直到现在,他还经常记笔记,有的是工作体会,有的是技术知识,这一点很让我们佩服。”徒弟周彬这样评价。

  提起学习,董工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他说:“学习是终生的事。人一辈子,事干不完,也学不完。”他说:“搞技术,要把钻研和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心里老想着事,就能带着问题学。”他说:“学习一要有创新的想法和意识,如果一个人连创新的意识都没有,就谈不上学习;二要带着兴趣和问题学,才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和消化。”他说:“通过学习就有了新认识,新认识能驱动我们理解问题,理解了就会有更高的认识。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我们的认识水平。”

  “我们年轻时想看书没书看,想做实验没设备,想设计没电脑,现在,公司条件很好,外部条件都很完善,年轻人一定要抓紧时机,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人生价值。”根据切身体验,好学的董工这样勉励着周围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