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专栏 > 三一
山工机械
三一泵车为中国工程机械“振臂”扬威
www.6300.net   2010-02-21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11年前,它的问世,打破了国外技术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它的问世,改变了世界混凝土机械市场的格局;它的问世,标志着混凝土机械中国创造时代的来临。11年过去了,它仍奋战在施工一线,是目前国内使用寿命最长的 ...

  11年前,它的问世,打破了国外技术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它的问世,改变了世界混凝土机械市场的格局;它的问世,标志着混凝土机械中国创造时代的来临。11年过去了,它仍奋战在施工一线,是目前国内使用寿命最长的泵车,它就是1998年由三一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台37米臂架泵车。

  三一泵车为中国工程机械“振臂”扬威

  三一重工初探工程机械领域时,工程机械行业的总体状况是生产集中度低、产品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这种状况导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洋品牌,国内市场洋品牌的占有率达95%以上,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属于中国人自己品牌的工程机械廖若晨星。

  三一重工将混凝土输送泵作为进军工程机械行业的敲门砖。1994年,三一自主研制的混凝土拖泵研制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式系统拖泵。它的问世,成为三一开始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起点。之后几年,三一拖泵技术日趋成熟。上世纪90年代末,三一HBT80C混凝土输送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大厦的现场施工中,成功创造了300.8米的国产泵最高施工高度纪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赢得了“泵王”的美誉。

  在此基础上,三一又把目光投向了工程机械市场前景广阔的混凝土泵车制造业。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还没有掌握研制臂架的关键技术,只能生产出28米的臂架泵车,由于没有自己的泵车臂架技术,30米以上臂架的泵车只能依靠进口,在遗憾的同时,三一人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臂架泵车,为中国工程机械‘振臂’扬威”。

  瞄准高端,制造中国第一台自主产权泵车

  三一把“数一数二”作为研发战略,即研发制造出业内数一数二的产品,引领市场。因此,在研制臂架泵车之初,三一就把目光定在了当时处于高端水平的30米以上臂架泵车,并发誓要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泵车。

  三一首席科学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博士时任三一重工副总经理,他亲自率队进行了市场调研和市场考察。

  当时的国内泵车市场以进口产品为主,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厂家能够生产30米臂架以下泵车,但均是组装泵车,没有自主产权,技术含量低。30米以上臂架泵车以32米为主,均是国外品牌,36米以上臂架泵车几乎没有。

  90年代末的中国正是大兴土木之时,建筑小区多以七八层小高楼为主,这为30米以上臂架泵车提供了用武之地。经过调研,易小刚果断决定把三一第一台泵车的臂架长度锁定在37米,这比国内市场上的最长臂架36米,还要高出一米。

  不要小看这一米,当时泵车制造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臂架长一米,难于上青天”,大部分制造厂家对三一自主研制37米臂架泵车不抱任何希望。

  精英团队 研发突破

  到了1998年,三一完全掌握了拖泵泵送、液压等关键核心技术,三一拖泵的销售占据了国内的大半市场,同时这也为泵车的研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三一成立了以易小刚为负责人的泵车研发小组,陈林、谭凌群、朱红等十几名研发工程师参加了该项目的研发。如今,这些研发工程师都已走上了三一研发团队的领导岗位,成为了三一研发的中坚力量。

  虽然之前有拖泵研发的基础,但是泵车对于易小刚等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为了保证研发进度,研发团队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图纸设计、制造部件、探讨问题,研发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由于是首次涉及泵车研发,在设计上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只要发现设计出了问题,研发工程师们就现场纠正,并马上组织讨论,第一时间拿出新方案再实施,再投入生产,这样一来反而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进度。比如泵车分动箱的改进,就是经过无数次修改之后而成功的,且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易小刚更是亲力亲为,从零部件的商务采购、臂架钢板的选择、图纸的设计、液压的系统研发再到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他都亲身参与,每晚12点钟都可以看到他在生产现场忙碌的身影。如今,当年的研发项目组成员之间还流传着易小刚怒砸液压管的故事。

  有一天,易小刚和往常一样来到车间,随意摆放在生产现场的液压管引起了他的注意。易小刚从地上把液压管拾起来,发现管子两边均没有封口,管口还沾上了一些灰尘。顿时,他的脸就沉了下来。易小刚马上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现场培训,全力整顿生产习惯。原来,液压管经过酸洗、磷化之后必须封口,直到装配前才可以拆开。因为不封口的液压管会有污染,装在设备上会污染液压油,从而损坏整个液压系统。道理说明白之后,易小刚把拿在手上的液压管往地上一砸,要求所有没封口的液压管全部重做。

  当时的项目组成员朱红回忆说:“当年,我们一个研发工程师、一个焊接工程师和一个质保工程师组成的三人小组天天盯在生产现场,眼看着一个个部件做出来,一直呆了40多天。”一位前来参观的行业专家看过之后说:“我终于知道,三一为什么会成功了。”在满怀激情的研发团队面前,一切困难都被一一克服。

  泵车下线 多项技术填补空白

  1998年,三一第一台泵车下线了。这台三一首台也是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缓缓开出厂房,坐在驾驶室里的正是易小刚。当37米臂架缓缓伸展时,现场的技术人员忍不住热泪盈眶,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结成硕果。

  以国产第一台37米臂架泵车为代表的三一第一代泵车,在技术上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一是自制臂架技术。三一臂架的制造采用了高强度的钢板。这种材料能耐零下40多度的低温,有韧性,可以承受高强度的疲劳载荷。采用高强钢板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焊接技术难关。项目组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出了独特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并自制工装、夹具,攻克了高强钢板焊接难的这一世界性难题,保证了臂架焊接的质量可靠。

  二是根据国内市场情况,三一研发团队选用了开式液压系统,提升了泵车的匹配性。

  三是采用了无线遥控系统。之前泵车装载的是有线控制系统,三一装载的无线遥控系统大大方便了操作手的作业。同时,为给操作手提供更舒适的作业环境,三一继第一台泵车之后,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带卧铺的空调底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采用了全液压控制技术。三一泵车没有选用其它泵车的电液控制系统,而是改由安全性能更高、故障更少的液压传动系统。

  五是拥有当时国内最大的泵送排量,达到120m3/h,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六是采用了耐磨技术,使泵车眼镜板、切割环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提升了2-3倍。

  以三一首台泵车为代表的第一批泵车的顺利下线,大大鼓舞了三一人的信心。此后,三一泵车研发制造技术不断成熟,型号不断得到完善,第一批三一泵车逐步推向市场,吹响了“围剿”洋品牌的号角。

  自主创新 成就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

  三一首台泵车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拥有多项核心技术,是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泵车,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产设备逐步取代进口提供了前提条件。

  上世纪90年代,自制臂架泵车技术完全由外国人掌握,中国人自制臂架泵车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目睹当时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三一董事长梁稳根一锤定音:“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主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三一人以此为指导思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研发,三一第一批自制臂架泵车成功问世,在业界引起了轰动,也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风暴。随后,国内其它工程机械企业也逐步开发出自制臂架,带动了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易小刚表示,三一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正因如此,三一才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这些“第一”是三一成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并引领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有力支撑。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曾深刻阐述了三一自主创新的意义。他说,如果当初三一不打破国外品牌的迷信,不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许还在亏损的边缘挣扎。三一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创新的勇气。三一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国内只有两家国有企业做这个产品,采取的都是与国外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有两个问题,第一,人家并没有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每生产一台产品,都要用高昂的成本从外国合作伙伴那里进口、引进技术。实际上,交易的过程就是利润转移的过程,这种企业做得很辛苦却没有赚到钱。第二,人家并没有把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技术转让给我们。

  正是不盲目迷信国外技术,依靠自主创新,三一解决了产品的核心技术问题,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拖泵和泵车,使得三一在很短的时期内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品牌,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由此树立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信心,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