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企业动态
山工机械
中国制造: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的交融
www.6300.net   2019-05-17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中国制造正在成为全球性的新话题。从华为突破封锁在艰难中赢得世界认同,到格力等家电巨头加速海外扩张步伐,在全球瞩目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从弱到强,从低价标签到高质形象的华丽转身。事实上,建国70年以来,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民生保障,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5月10日,在由国资委联合人民日报社主办、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等多部委支持的“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央企故事大赛中,南方电网、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航天科工、中铁等企业艰苦创业谋发展的故事脱颖而出。能够从千余个参赛单位中获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企业在自身领域披荆斩棘的巨大成就,更因为它们也是连接中国制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无形纽带。

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的软实力

  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这种无形的影响力,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本。在全球制造业高度竞争的大环境下,制造业软实力成为考量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标准。

  如果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四大发明、瓷器、铸造工艺等古代文明,无一不是领先世界的巨大成就。而聚焦建国后的70年,从航天、高铁等战略领域到手机、家电等民生产品,中国制造的成就同样令人骄傲。从软实力的标准来考量,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成为从古至今中国制造软实力的最大底色。

  在首届央企故事大赛中,透过故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工匠精神以一种更加鲜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活动现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科研专家朱珠的讲述,打开了中国工匠们在润滑油领域攻坚克难的尘封往事。

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的交融

(图: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科研专家朱珠讲述长城油与中国航天六十年的情缘故事)

  1959年,承担原子弹原料研制的铀浓缩工厂因为国外停止润滑油的供应面临停工。内无工业基础、外无技术援助,中国的润滑油工业纯粹是从零起步。由于工作条件艰苦,为了保证清洁度,工人们会主动在操作时把工作间内的通风停了,手脚套上塑料袋,在高温且含有毒性的油气蒸发中进行研发。尽管条件艰苦,符合要求的产品最终被生产出来,保障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长城润滑油前身——621厂的工人进行油品实验)

  可以说,长城润滑油从出生就饱含着对国家发展的深深情怀。60年后的今天,虽然研发条件和工作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但从长城润滑油年轻一代工程师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老一辈们不惧挑战、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了保证油品质量,今天的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们仍然要从头到脚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目不转睛地看着油品一滴滴穿过滤膜,一站就是四个小时。在长城润滑油的发展历程中,工匠精神在新老两代之间完成了交接。

(图:长城润滑油与中国航天的六十年的情缘纸质书刊)

  从落后到领先,长城润滑油仅仅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神舟”飞天、“玉兔”落月、“蛟龙”入海、高铁驰骋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辉煌成就史无前例。而在成功的背后,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软实力,正是代代传承的大国工匠精神。

  科技创新 企业竞争的硬实力

  今年5月14日,在格力电器科技创新大会上,5000万元奖金被用于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就在不久前,华为在第十六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宣布,正式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软实力,那么在全球竞争走向白热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考量所有企业硬实力的核心。正如董明珠所说,中国制造在转型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制造业能够创新,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改变我们过去传统的生产模式。

  从华为技术走向全球到今天的互联网改变生活,再到中国制造走上世界舞台,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特别是在国家战略领域,由于技术的严格封锁,自主创新成为确保企业竞争力乃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来说,长城润滑油是一个始终如一的随行伙伴。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天、从“嫦娥”奔月到“天宫”对接,长城润滑油进行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克服了太空飞行超高温、大温差、强氧化、高负荷、高转速、高真空、高辐射、多介质等恶劣环境对润滑油的考验,走过了一条满布荆棘的自主创新之路,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航天润滑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携手中国航天的同时,长城润滑油并没有止步。通过将航天润滑油技术民用化,让最新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目前,长城润滑油实现了将21大类2000多种产品应用于汽车、冶金、纺织印染、电器仪表、机械制造、压缩机和冷冻机、建材等领域,成为流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力量,也让中国的润滑油与壳牌、美孚等国际巨头并肩而立。

  中国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受制于人到世界领先,从质低价廉到高价高质,中国制造的落后印象正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浪潮中破旧立新。回顾历史,深厚积淀的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放眼未来,全球科技创新的汹涌浪潮正在塑造新的经济秩序。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制造正在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全新形象。

来源:鹰眼新闻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