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徐工董事长王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在11月3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平行论坛环节,7位重量级国企掌门人和专家学者现身济南共商企业改革大计,引发大量围观。
“塌下心”,心无旁鹜做好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如今再提振兴实体经济,聚焦实业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众多企业家看来,新时代做好实体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塌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做好。
“我们徐工,是从一而终”,在徐工王民董事长看来,做好实业的关键就是“坚守”,“坚持干下去,一辈子做一件事,中国的工业化,共和国建立的时候真的是一贫如洗,70年过来了,我们改革开放,我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我们不断的追求创新,徐工是市属企业,这样坚持下来,一根筋的干,心无旁鹜的干。”
而同样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山东重工集团,也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谭旭光董事长表示,“我们的第一轮改革解决了生态问题,把大家都统一到一切围绕发展上,第二轮改革则要造血。”在谭旭光看来,即使房地产做得好,也无益于培育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主业实业的载体,主业实业的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场的嘉宾颇有同感,纷纷表示,一个企业只有关注主业实业才能攀登到实业顶峰。
“俯下身”,机制创新增强发展驱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谁抓住了创新,谁就能有主动权。
而做实业的创新,不光是在技术水平上的创新,更多的是要“俯下身”,将企业内部机制打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万华化学集团廖增太董事长也分享了企业改革的诀窍,“我们先后做了5次混改,可以说是不惜余力。”廖增太表示,除混改外,万华去年实现整体上市,管理层级大幅度压缩,这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扫清了障碍,开拓了集团国际化道路。
而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代表的徐工,今年也将取得国企混改的重大突破,在王民看来,最重要的是机制,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国企来说,政府不但要正确选人,而且要足够的信任并放权。
“徐工通过混改以后,中国的优秀民营企业也能够参与进来,徐工的未来,通过这次大力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我想徐工达到世界前三的目标是指日可待,只会提前,不会推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