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低端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
分析风电装备市场价格战的原因,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产能过剩”,而且是“低端产能过剩”。
曾几何时,作为国家全力支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风电产业,吸引了全社会各路资本的密集关注。铁路、航天、兵器等行业国有资本大举进入创业,开矿的、修车的、装空调的等民营资本也纷纷挤进来淘金,风电装备企业数量由此急剧增加。
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只有6家;截至2009年底,整机生产厂商已发展到将近90家。其中已有样机的企业57家,年装机100台以上的企业约为30家。此外,还有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上百家,叶片生产厂50余家。
早在2009年初,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通过向业界发出“警惕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过热”的呼吁;同年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更为明确地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开发的速度全球第一,但风电装备产能的扩张却远远超过了产业的需求。因此价格战在所难免。”史立山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说,“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我们希望是有序竞争,而不是无序的恶性竞争。”
国际风电装备巨头维斯塔斯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表示担忧。不过,这位人士同时认为,目前中国的市场竞争基本属于低端产能的竞争。因为,除了金风、华锐、东汽等实力较强的企业以外,绝大多数风机制造商只是通过国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整机组装,并不具备较强竞争力;而全球领先的风机企业是不愿把一流的技术转给他人的,这也是维斯塔斯依然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力度的原因所在。
“大浪淘沙,价格战将加速促进我国风电装备业重新洗牌。”透过价格战的重重“硝烟”,武钢深入剖析认为,“一方面,目前的价格战缘于低端产能的过剩,竞争的结果将会导致一些规模小、没有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的低端制造企业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在高端技术领域,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因此,依靠独立的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不断抢占技术的制高点,这是金风科技摆脱当前价格竞争决胜市场的法宝。”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