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智能网络维修服务系统将是21世纪工程机械维修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瑞士,工程机械维修服务网已遍布全国,各地区均有配件中心仓库,业务人员仅用两三分种就可以掌握维修站点和某种配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运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超越国家、地区和时空界限,将工程机械的科研机构、技术咨询、生产厂、维修厂、配件站和使用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生产厂以此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与工程机械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维修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施工现场获得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就可采取相应措施完成售后服务。
适应市场才能赢得市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工程机械的特点是,不同厂家的机械,其制造工艺和材质都有差异;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及对其维护情况等,都会对维修产生影响。此外,它还有“多变化,易损坏,难修理,”的特点,使工程机械维修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工程机械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对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而各种维修制度又各有利弊,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所以生硬的推行某一种维修制度,是既缺乏合理的科学性,又不符合实际而难以实现的。因此,维修制度应该有灵活、多样和复合化性质的特征。应对维修制度进行改革,把维修中的技术管理纳入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之中,市维修业的当务之急。其内容应该包括培养维修人才、检测技术,使用维修及其组织管理,经济核算等,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这才是维修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
工程机械机种繁多,结构各异,任何一个维修企业都无法满足维修各种工程机械的需要,要想真正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建立和健全维修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维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工程机械维修“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要进一步在治低、治散、治弱方面做出努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维修市场。修维企业要与制造商家挂钩,甚至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制造商应根据各地的机械拥有量及维修工作量设立维修服务网点;对社会开展工程机械维修服务的各种专业维修部、维修中心;必须建立以表面技术修复零部件的换件修配厂;以实物教学为主的培训高级技工的职业学校;以及工程机械维修与管理的研究所,并逐渐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维修企业和维修市场。只有由专业技术修理企业承担维修,才能既保证维修质量,又可以缩短维修周期,还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工程机械维修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