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略图
排行榜上的前20强工业车辆供应商在2009年的收益累计相加总额为201.7亿美元,而2008及2007年的排行榜上,前20强的收益累计总额则分别为289.9亿美元及316.7亿美元。数额差距较大,但这种下滑的发展趋势已经到了极致,目前开始出现逐步的恢复及增长。Rufener表示,2009年整个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情况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水平,虽不甚理想,但尚算顺遂。他说道,2010年四月份的季度报告中显示,美国工业车辆协会成员公司的发展与09年相比已经出现了15%的增长;而五月份中,叉车供应商们预计收益额将比去年同期高出40%还要多。
这种增长令人振奋,40%这个数据也较为平稳。不过,Rufener此时发出警告,称2009年的前三个月发展极为缓慢,也因此为以后留足了发展的空间。“我不认为增长率会继续上扬,”他说道,“但我相信2010年整年发展下来将比去年增长25%,这一点是极其现实的。”
“另外,”Rufener补充道,“今年我们的工业车辆行业绝对会实现正面增长,不会出现赤字的情况。我们深信这一点。”
Rufener将年度增长归结于几个因素。首先,他指出目前的资本财货市场正处于循环发展的周期中;其次,他表示:“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走势基本将遵循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也意味着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息息相关。GDP增长量若超过2.6%,一般情况下工业车辆行业也将实现正面的增长。”
行业的损益报告表显示,宏观经济并不是唯一一个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Rufener称,各大公司不断进行战略的挑战,采取更为适宜的发展措施来维持其目前事业发展的平衡性。举例来说,纳科实业在其配销网络的发展策略上进行了改良,原本一些只经销海斯特或耶鲁品牌产品的经销商目前则进行两个品牌的全权代理,推动了公司的有力发展。
另一个最大化现有投资资本的实例则是最近德国永恒力集团与美国三菱-卡特彼勒叉车公司所达成的制造及配销两方面的协议。在北美地区的市场上,永恒力品牌的产品将由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三菱-卡特彼勒叉车公司来进行设计及制造,三菱-卡特彼勒叉车公司成为了永恒力品牌产品的独家经销商。永恒力集团拥有成功的品牌产品,三菱-卡特彼勒叉车公司则拥有强大、稳定、广阔的经销商网络。通过这样的合作,两大公司强强联手,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实现了双赢。
再次聚焦
在过去的两年里,《现代》杂志一直建议全球工业车辆行业多家关注中国及印度地区不断崛起的叉车市场。但让人沮丧的是,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却看到了整个行业都处于逐步没落的光景。尽管如此,随着各项数据不断恢复上涨趋势,行业也日渐回归发展轨道,是第三次提醒大家的时候了!《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再一次宣告:今后将持续关注不断强大起来的印度及中国叉车供应商。
在中国地区,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国内的叉车销售量突破了9万台大关,比2009年相比急遽增长了113%。据估计,销售量还将进一步增长,今年年末有可能售出18万台叉车。
我们也将继续关注电动叉车的发展态势。2005年,电动叉车占到了整个工业车辆订单量的55%。2009年,电动叉车的订单量则占据了整个行业订单量的68%。相对而言呢,电动叉车的订单量在2010年未有较大变化,今年年末谁将在电动叉车的销售上实现华丽的转身,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现代》将全面关注绿色环保车辆的后续发展,这也是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经济萧条、重新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内燃车辆的订单不断下滑,电动车辆的订单不断走高,像食品、饮料等一些经济危机前便惯于使用电动叉车的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更加注意成本节约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即便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回温,内燃车辆的订单量出现增长,鉴于生态方面的因素,用户将转而使用电动车辆这一趋势也将成为不容质疑的事实。
“绿色环保是至关重要的,”Rufener说道,“考虑到环境影响,考虑到化石燃料的成本,在考虑到科技及性能方面的先进性,电动叉车在采购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这也是大势所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