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出口1043.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5%,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长(28.6%)12.35个百分点;进口9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18%,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长(19.5%)0.3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15.21亿美元。
1-7月,机械工业各分行业进出口同比均为增长。从出口看,增幅最高的是食品包装机械行业66.19%,下面依次是工程机械行业61.18%,重型矿山机械行业56.79%,农机行业49.64%,汽车行业48.28%,石化通用机械行业48.01%,其他行业44.56%。从进口看,文化办公设备行业同比增幅最高,为95.72%,其次是汽车行业28.96%,食品包装机械行业26.27%,内燃机行业23.05%,工程机械行业21.59%,机械基础件行业21.3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的有七个行业。
2007年以来,机械行业物耗、能耗降低,产品单位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新产品研发进一步加快。可见,行业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是我国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内部因素。但带动机械行业进入高景气区的主要因素还是强劲的需求和政府的调控政策。
二、重化工业阶段下机械行业需求旺盛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预计这个势头还可以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快速增长并不是各个产业均衡增长的产物,而是主导产业带动的结果。不同时期主导产业不同,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8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轻工、纺织等;9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等。这种局面到2002年发生改变,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水面。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先导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发展,进而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增长。机械制造业作为中游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只要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变,机械制造业的景气就不会走低。2007以来机械行业的高景气和当前高位趋热的宏观经济有着紧密联系。
三、“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长远任务。
“利好”的消息远不止于此。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上再次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这是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
“强化政策支持”是机械行业步入高景气周期的重要原因。强化政策支持使得我们的民族产业有了市场,可以逐渐摆脱受洋品牌压制的现状;税收优惠使得企业有了充沛的现金流去投入研发,进而生产出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这样,整个装备制造业就会像一部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起来,进而进入高景气区。四、形势分析及展望
2007年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速达11.5%,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偏热趋势仍在持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使经济转向过热的可能,亟需引起高度重视。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