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营销管理
山工机械
中联重科:从50万到35亿的“核裂变”
www.6300.net   2007-02-27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湖南工程机械之所以能叫响全国,享誉世界,主要是因为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大支柱龙头企业作支撑,而这两家同城竞争的大型机械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关键是靠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了 ...

  “湖南工程机械之所以能叫响全国,享誉世界,主要是因为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大支柱龙头企业作支撑,而这两家同城竞争的大型机械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关键是靠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了从科技产业化到产业科技化的转变,从而使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不久前,出席湖南省“两会”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市长林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中联重科靠50万贷款起家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创业之初,詹纯新带领7名职工凭借50万贷款起家,成立了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如今,“中联”已是一家以工程建设机械为核心产品,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新型国有控股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总股本5.07亿元。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排名77位)、“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企业,也是湖南省“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企业。从1993年至2004年,企业年利润平均增长超过60%,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70%。实现了从50万贷款起家到拥有35亿多总资产的“核裂变”。中联重科跨越式发展又经历了哪些创新历程?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研究员韩湘萍认为,“中联重科”在科技产业化向产业科技化转变过程中走活了三步棋。

  一是产业化平台构建阶段(1992-1996年)。1992年公司成立之初,首先瞄准了被国外产品占领了80%市场份额的混凝土机械,决定对已有的科研成果HBT40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改进开发。随着该产品的研制成功,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能量以中联公司为平台得以充分释放,使之迅速成为国内惟一全系列混凝土泵制造商,95%的市场重新回到国人手中。公司也因此逐步走上了科技产业化的道路。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7-2000年)。1997年公司先组建了两个有限责任公司,尝试进行产权结构改革。此后通过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于1999年组建成立了规范化股份制企业——长沙中联重科发展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改制上市成功,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年实现产值超过3亿元。

  三是集团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公司上市成功带来的机遇及自身拥有的科技、经济和管理实力,以并购重组的方式,积极选择同行业或关联行业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实行集团化发展模式。并购重组的成功,不仅使中联重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化发展聚集了能量。公司完成产值由2002年的7亿元急速跃升到2004年的34亿元。

  三次创新成就“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在科技自主创新类型上,既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还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始创新主要是依托其母体——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建院40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公司技术中心的研究成果。据统计,建机院先后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课题600多项。截止到2004年,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79项,其中主要核心技术10多项。这些专利技术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有10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集成创新主要是充分利用数字、传感、通讯等高新技术,针对产品的工作特性和应用要求,使各分项技术在产品中高度融合,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控制。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是通过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和科技信息网络,把国外同行专家“请进来”,把握国际技术发展动向,增强二次创新的前瞻性。同时,针对国情现状,通过二次创新,开发出更加适合国情的智能施工设备。最典型的是2001年中联重科整体收购了全球非开挖技术领域的领头雁——英国保路捷公司,成立了中联保路捷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创新的启示

  首先,始终把市场需求作为科技产业化的根本方向。科技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必须始终把市场需求作为根本选择方向。中联重科正是始终把握了这一根本方向。

  其次,坚持走从科技产业化再到产业科技化的发展之路。如果说科技产业化为中联重科的成功奠定了良好原始基础的话,那么,坚持产业的科技化则是中联重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制胜法定。

  第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必需依赖良好的用人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中联重科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第四,抓住机遇适时推进股改上市。构建企业长效发展的制度基础,也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中联重科自组建以后,就开始积极着手准备,并于2000年10月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上市当年企业直接融资额就高达6亿元左右。可以说,没有当年的适时改制上市,也就难有后来中联重科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