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总投资135亿元)
今年建200个城镇垃圾处理设施
“五河一湖”水治理工程主要任务是保护水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实施范围为除“五河”源头保护区及临长江地区以外的全省其他区域。
目前,共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37个,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28个。
2011年将建设200个城镇垃圾处理设施,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治理废弃矿井1000口,恢复重点矿区生态10处。“十二五”期间,重点改扩建5个省级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1000个城镇垃圾处理场,治理重点矿区54处,建设11个设区市和80个县(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20个。
“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总投资333亿元)
今后两年造林435万亩
“一大”指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指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造林绿化工作。
2008年到2010年年底,累计完成造林1263万亩,通道绿化近2.5万公里,完成投资267.2亿元,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3%。
今后两年,计划完成造林435万亩,总投资65.7亿元,其中:2011年235万亩,投资37亿元;2012年200万亩,投资28.7亿元。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
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总投资57亿元)
今年将重点组建省级自然保护管理机构
工程实施范围为“五河”源头的瑞金、石城、大余、崇义、广昌、玉山、婺源、浮梁、修水、铜鼓10个县(市)及滨临长江的瑞昌、湖口和彭泽等3个县(市)。
“十一五”期间,项目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7亿元,其中自然保护区1000万元,公益林补偿资金5.7亿元,长防林建设0.9亿元。
2011年,将重点组建省级自然保护管理机构,建设管护用房5座2000平方米、育苗基地2个2万平方米、林区公路200公里,补植造林1万亩,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10元提高到每亩15元。“十二五”期间,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实施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建设以及保护水源地等项目,工程总投资50亿元。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327亿元)
今年新建1230公里管网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省所有县(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涉及84个县(市)的85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概算48.6亿元。
到2009年底,85个污水处理厂及截污主干管全面建成。2010年已全部投入运营,同时二期配套管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全年新建排水管网1349.8公里,改建360.6公里,投资28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和改造升级配套污水管网6022公里。其中,2011年计划新建和改造升级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230公里。到2015年底,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47.6万立方米/日,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今年的62%提高到85%。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今年新开工建30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是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园区工业废水管网收集、雨污分流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全国青年创业基地等10个园区已于2010年11月30日集中开工。
2011年新开工建设30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2012年6月底前,再开工建设33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到2013年底,实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省工业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到20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0%,削减化学需氧量14.6万吨。
农村清洁工程(总投资98亿元)
今年再选3万个村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农村清洁工程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重点是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
从2009年开始,全省每年在5万个左右自然村、500个左右集镇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共建成200多个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2011年,全省将再选择3万个村点、500个农村集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十二五”期间,还将重点实施87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每个示范村投入资金约83万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