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冲昏头脑与未雨绸缪
姚蔚老师在文中指出:“4万亿既能让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的高涨与繁荣,也可能会让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的危机与萧条;4万亿让重卡行业在2010年疯狂了一把,也可能让重卡行业从高空中跌落。
笔者一年多来,一直都在关注这4万亿的动向,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媒体上,都不曾见这巨额的天文数字到底是用在了哪里?哪一地区哪一项目投资了多少?反正是一笔糊涂账,随便说胡编乱造。因此,笔者至今都怀疑这4万亿的真实性——它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了?是啊,大到航天工程小到建一个共公厕所,都可以说是4万亿的投资项目,反正从上到下没有交待清楚,也许是国家的最高机密而不可对外公布吧?至于说这4万亿对重型卡车市场的增长能有多少的促进作用,也没有个具体的数字佐证,反正是也是;不是也是,是也不是,没人去顶针的。
“4万亿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来看看,4万亿是个什么数量级,为什么4万亿能让重卡行业‘疯涨’? 重卡行业的人都知道,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卡行业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甚至有人指出,每百亿投资可能增加3万辆的卡车需求,这个数字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卡车行业的影响。2009年、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重卡行业需求的迅猛增加。进入2010年下半年,由于4万亿投资项目陆续结束,因此重卡增速有所减缓。”
笔者认为,近二年来,国家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确对重型卡车市场拉动较大,但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按照卡车市场历来3-4年一个涨落起伏的运行规律,2007-2010年应当是重卡市场的高峰年,而2011年-2014从市场规律性上,理应是个市场“回落”年,这其中还包含了产品的报废与更新换代。特别是国内重型卡车市场在经历2005年-2006年的治超限载、原材料涨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低迷了近三年后,自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好转并发力。2010年直至2014年,应是重型卡车自身的市场规律性的滑落年,这与固定资产投资虽有关联性,但作用其实并不是很大。
况且这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也并非中央政府一次性划拨到位,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性投资充其间。为了这所谓的“4万亿”,2009年中央政府将“积极财政”用到极致,全年预算赤字创纪录地高达9500亿元,实际上发行的国债超过了1.4万亿元。不但如此,2009年之前,为了地方政府的4万亿配套资金能到位,我国在2009年首度开禁“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也就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而2010年,发行大规模债券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政策都得到了延续。由此可见,这4万亿是由债券组成的,并非中央政府所下拨,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开的数据显示:“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这些债务基本在新增债务中,仅有8.92%用于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建设2008年前已开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借债主要用于基建项目投资,而不是民生和企业建设。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笔者认为,除国家级、省级等大型工程能分到4万亿元一杯羹外,而其他的地方性投资中、小政绩工程却并没有得到实惠,因此,这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本身的水份极大,只是一个信心给力的标志性数字符号而已罢了,并不可信。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四万亿还将发酵至2011年,商用车是最大的受益车型。这简直就是空穴来风,除非全国各地方政府再加大卖地皮卖人,否则银子从何而来?!
为此,姚蔚老师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个天下掉下的大馅饼——4万亿是从哪里来的?这个4万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本不是财政上‘挤一挤、挪一挪’就能够解决的。2008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6.1万亿元。4万亿,相当于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我国财政收入就连日常的财政支出都不能维持,还要靠国债来弥补空缺,国家又哪来的钱进行4万亿的投资呢?”如果真的有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那么“国家有三种途径可以拿到这个4万亿。第一种是增加税收。2009年和去年,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大幅度增加。去年,我国前三季度GDP为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收入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4%,财政收入的增速已经两倍于GDP的增长。”(我国从国民身上征收的税费居全世界第一,现在就差呼吸空气不收税费了,哪一处不收费收税?今年的政经政策主要工作就是收费收税)
姚蔚还指出:“增加税收带来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的投资增加了,民间的投资就减少了。国家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消费减少,这在经济学上叫‘挤出效应’。前一阶段,国家发改委忙不迭地表态‘4万亿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然而事实上,4万亿产生的挤出效应是无法回避的。民间投入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后续发展,当然,也会影响到就业。另一方面,4万亿投资除了挤出效应,还有一个就是效率问题。政府投资是典型的所有者缺位的投资,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政绩、工程利润甚至腐败回扣等),最容易腐败低效而且形成一系列负效应。因此,用政府的投资来挤走民间的投资,同样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知:财政收入快速增加的与此同时,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减少了。我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各地政府不断地推动投资来拉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GDP的70%以上(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7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2亿元,占GDP的72%)。伴随着投资的增长,则是消费的下降。在我国的GDP构成中,消费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60%降到现在的30%多,而美国消费占GDP的比例高达70%,印度也有60%。由此可见,老百姓并没有从GDP的增长中得到很多好处。所谓“4万亿投资,让本来在国民收入中就占比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更高,消费的占比更低,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国家经济继续繁荣,而很多人的生活却反而不如从前。4万亿的第三个来源,就是发行货币,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大量印钞票来的最为方便、容易,后果也是最可怕的——那就是通货膨胀。”
在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已无完卵,从粮食到棉花,从燃油到橡胶,各种生产与生活物资价格就像脱缰野马一样狂涨了起来,投资和消费都无从谈起,重卡市场的放量增产岂不是自欺其人纸上谈兵?“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但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威胁面前,缺乏固定资产投资强有力的支持,民间经济由于4万亿的挤出效应而削弱,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减弱,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负债累累,‘皮之不存、毛何存焉’? 如此这样,未来的重卡市场还能那么火爆吗?!”
因此,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不会持续,重型卡车市场很有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是由宏观经济和本身的市场运规律所决定的。综上所述,各车企的决策者们决不能被去年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尤其是重卡车企不能忘却了05和06年市场惨跌场景。未雨绸缪好自为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