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打响国际化的第一枪之后,2008年中联重科斥资1.626亿欧元成功并购意大利CIFA(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提供商),为其国际化战略打入一个战略楔子,不但消除了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壁垒,更将在未来技术和市场上发挥巨大的协调效应。可以说,通过CIFA,中联重科已占据了通向世界性企业的战略高点。
2009年5月底,中联重科成功地在布里斯班签下首份融资租赁合同,掘进澳大利亚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单。目前,中联重科搭建了跨国事业部框架,同时成立了覆盖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际市场的海外融资租赁公司,实现团队、研发、生产、市场资源国际化,并加强产品的国际认证和海外布点。
从全球工程机械业巨头卡特彼勒的成长历程来看,产品市场的全球覆盖与其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彼此相随,目前,其已在6个国家(地区)建有上市融资平台。因此,中联重科的H股发行将为其国际化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持。
现在的工程机械行业,已不再是过去的“傻大笨粗”的代名词,演变成集合机械、电子、光学、声学等为一体的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詹纯新坚信,在今后的十年内里,中国肯定能够产生本身的“小松”和“卡特彼勒”,诞生世界级企业对于奋进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不是梦想。
从1997年销售额不足500亿元,到2010年突破4000亿元,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在迅速裂变中繁荣。伴随城市化浪潮和投资拉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从2000年占全球市场比重8%,增长到目前50%以上。2009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国占8个。
但詹纯新仍然认为,从行业的整体趋势看,中国机械工程企业必须走出去。他说,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
眼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思想有多深,成就就有多高。在詹纯新看来,正是思想在“构筑未来”。现在,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实现销售额过千亿元,进入全球前5位,而且,50%以上的产品和销售均是非中国市场的,也就是说,中联重科不但要做世界级企业,而要做“含金量”很高的世界级企业。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面对一个又一个甚至比天还大的困难、曲折甚至阻挠,是什么支撑着一个知识分子型企业家不断前进的脚步,并在经历如此困难的同时定下如此高远的目标?他的内心有没有恐惧和茫然?有没有失落和疲累?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断扩大着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边界?
詹纯新的回答很简单:热爱。他说,“这是一种很深的感情,我常是淋浴的时候在思考,当你热爱的时候你就会天天都沉浸在里面。你会很执着有激情。遇到困难都有想到办法。会坚韧地走下去。然后就会有魄力、有战略眼光。”
末了,詹纯新又说:“我这辈子就办了两件事:生了一个女儿。创立了一个企业。”
随着中联重科与收购的意大利混凝土巨头CIFA整合顺利,中联未来的国际化正迈开更大步伐.图为CIFA的同事们也喜欢了中国的拔河运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