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商报》1月13日报道,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收获订单大增。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行业2010年11月获得的订单同比增加43%,尤其是国外订单增幅(53%)明显高于国内(23%)。尽管如此,该行业生产水平还是低于2007年繁荣期。业内估计,该行业2010年和2011年增幅分别为6%和8%。
报道称,尽管发展前景看好,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并不安于现状。据罗兰贝格公司战略咨询部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该行业准备调整发展战略,将生产逐渐转移到中国,更多地实现本地化生产。罗兰公司专家Martin Eisenhut认为,若想长期在中国市场分到一杯羹,就必须在当地生产,不能再仅仅依靠出口。中国是德国机械制造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总出口中的比重(12%)高于美国(8%),但这一局面行将改变。中国已在2010年超越美国和德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在德、美两国经历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却在持续增长,尽管速度有些放缓。而且,中国在技术方面也急起直追。
罗兰公司调查报告撰稿人之一Ralph Laessig表示:“中国同行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不断接近欧洲水平。”他预期,至2015年,德国仅在包装机械方面保住全球第一地位。中国的竞争对手目前还专注于大批量生产,出口缓慢上升,他们还须建立一套物流和营销体系。但从中期看,他们有可能向欧洲出口标准化高级设备,因为其产品质量已然很高。这一天的到来,比人们预想的要快。
罗兰公司报告认为,仅高技术和小批量部件可继续放在德国生产,其他则应实行转移生产。德国一些厂商如海德堡印刷机械厂等已顺应形势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中国同行生产价格平均低出20%,欧洲生产商为保持竞争能力就得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有必要将研发向新兴国家转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