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强作为工程研究院院长,对玉柴科技人员的勤劳印象深刻,“有时半夜两点打电话让员工来加班,对方总是二话不说就赶来,没到玉柴前,这对我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去年12月刚就任工程研究院发动机NVH(噪声振动)技术总师的李松林,甘愿携妻带子从繁华的香港落户玉林,玉柴这个独特的舞台深深吸引着他,很多时候“白天我在实验室工作,晚上22:30分到凌晨0:30分,是我在家里工作的时间,这里的工作任务真的非常之多,非常辛苦。”
林志强告诉记者:“今年技术中心立了150个项目,平均每个人负责3个有关联度的项目。”
大舞台让人才尽显才华
目前,玉柴拥有着一支内燃机行业内顶尖的科研人才团队: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国家级技术专家11人,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219人。晏平,身为玉柴集团掌门人,还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委员会,其中有院士2人,教授级专家16人,汇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教授等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的30余位专家,构成了玉柴朝气蓬勃、实力强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晏平说,“企业首先要抓人才的工作,因为优秀的人才团队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保障。” 由于玉柴地处东南边陲,受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人才建设上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玉柴筑巢引金凤,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玉柴人才建设工程,使玉柴成功聚集了一批站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最前沿、富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拔尖人才。
以技术团队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卓斌教授等专家“以一带多”,产生技术团队人才汇集效应。
以国际化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李勤博士任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后,也带动多名国际人才加盟玉柴。
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人才。以高尖技术项目为载体,对技术领军人才委以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团队,并提供研发经费,有效地吸引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加盟。
晏平还在玉柴营造温馨幸福的文化氛围,处处对人才表现出尊重和关怀。不管多忙,晏平每季度都要定期请优秀人才团队聚餐交流,凡有玉柴的博士结婚,他必定送上家电冰箱等等礼品。逢年过节,他拜访慰问的一定是科技人员和优秀技师。
“在玉柴,努力看得到成绩,当有新产品出来时,董事长亲自点火,并为他们鼓劲,这个时候是他们最自豪的时候。”沈捷感叹道。
玉柴推行“激励基金”制度、拔尖人才协议购房制度、重大科技进步奖等人才激励手段。特别是2005年以来,晏平要求规范玉柴重大科技进步奖的评奖规则,仅2005年就拨付400万元重奖技术攻关有功人员,其中个人奖励最高金额为30万元。此外,还实行激励年薪、项目积分、新产品提成奖励、质量升级奖励、降成本奖励、质量星级员工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系统科学的激励创新机制让人才以团队化涌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