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升级事关目标全局
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将不再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转型升级事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明确部署。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工业领域提出的各项要求,细化落实了工业领域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主要措施。
《规划》从转型升级的基本要素出发,突出了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品种质量、组织结构、空间布局、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从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出发,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措施。
当前,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规划》深刻阐述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指出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而《规划》的实施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落实责任、项目实施、政策落实、跟踪评估等多个方面。《规划》提出了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及功能、强化工业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并从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加强和创新工业管理、强化规划监测评估等方面对规划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
《规划》出台的意义及影响都十分深远,但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中,仍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挥相关产业的带动性。
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坚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和谐统一,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必然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方向转变。只有切实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才有望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