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完备平台
玉柴未来的竞争力如何,在未来的市场能否占主导地位,取决于研发水平能不能保持强盛的状态。
这一点,玉柴的决策者很清楚。要保持旺盛的创新动力,必须有资金保证、机制保证、平台保证。
从2005年起,玉柴每年科研投入始终占当年销售额3%以上,每年新产品的销售占比均在40%以上。晏平告诉记者:“对预算部门,我有句话,成本控制要非常严,研发项目,你要多少我给多少。”
2007年,玉柴成立工程研究院,此机构成为玉柴创新研发体系的核心部门,拥有玉林、南宁两个研发基地,研发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在柴油机发展前沿技术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此后,玉柴的工程机械、润滑油产业、专用汽车等板块,都相继建立研究院,形成了完备的创新平台。
如今,玉柴的发动机研发试验室已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实验室,相继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和实验室体系认证,配备先进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有50余个,是国内最大的排放测试系统。
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代表我国内燃机行业最高水平的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玉柴,并由玉柴全力承担建设重任,将建成一个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研发成果转化平台。
截至目前,玉柴已搭建起国内发动机产品型谱最全的研发平台,拥有“燃烧技术平台、电控技术平台、动力总成技术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玉柴还延伸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每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产学研,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合作。在国内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产业化平台建设;在国外与奥地利、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知名企业、大学进行强强联合,确保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对接,领先行业需求。
合作促进创新,创新推动发展。比如,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就成功开发我国首台满足欧6排放法规的车用柴油机样机。
这个完备的合作与创新平台,极大地推动了玉柴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产学研技术队伍,使玉柴始终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
目前,玉柴拥有欧3~欧6排放控制技术、混合动力总成技术、两级增压技术、四气门技术、空气混合动力技术、柴汽油混合燃烧技术、仿真技术、后处理技术等多项领先的新技术。
在工程机械研发方面,玉柴拥有了“负载传感、合流控制、再生补油、保持阀、直线行走阀技术”5大液压系统成熟技术以及“流线型及动物仿真为主流外观造型设计、智能化电控系统”等先进技术。
“十一五”期间,玉柴获准参与14项国家标准拟订,参与了29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了7项国家“863”高科技研究课题。
正是这些创新成果,玉柴有力推动了国内柴油发动机排放的全面升级,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眼前的风光,并没有让玉柴缓下步伐。晏平的危机意识始终很强烈,他认为现在竞争不是国内竞争,而是必须和国际竞争了。“海外产品全面进入中国,我们要强过他们,靠什么?靠产品,产品靠什么,就靠研发团队通过创新提供更优更好的新产品。”
“今后,我们需要从文化理念、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技术研发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玉柴的自主创新能力。”晏平说,只有善于精心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生生不息的创新力、机敏迅捷的反应力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力,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