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控应更审慎稳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10日发布报告称:5月经济增长出现企稳迹象,其中出口表现强劲。全球经济特别是欧债危机不确定性较大,未来出口仍是风险因素。当前国家保增长的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将对工业增长形成支撑。在政策引导下投资现回升,5月消费放缓受价格下降和需求疲软影响,随着国家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出台,未来消费增长将企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策开始由紧缩取向转向宽松,最近刺激力度明显加大,发改委快速审批项目都是其表现,不过放松政策也要适度,放得太快太猛可能发生超调。我们紧缩经济时采取的是多样化政策手段,房地产用了不少行政手段,货币政策也通过利率等在调整,最后才把过热的经济控制住。在宏观周期转变阶段,如果各种工具放一起并且大手刺激,可能会通过叠加效应产生超调风险。 ”卢锋说,这也是上一轮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估计目前官方调节会比上一轮更加审慎和稳健。
中国战略思想库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发展的潜能很大,关键是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释放能量的问题。制造业大国最大的问题是在外需萎缩后巨大的国内产能没有出路,可以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释放出巨大内需,从而为经济增长继续提供动力,这是其它“金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
报告还称,中国经济中规模经济效益和流通中的效益至今没有充分释放。有色、乙烯等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被不合理的体制压制住,如果释放出来,估计至少有几万亿元的效益。发达国家的流通费用一般占GDP比重7%—9%,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我国物流占GDP比重是16.5%,如果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在高铁时代借助高铁网络的建设,在中国建立更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就能把物流费用压得比发达国家更低,从而释放出几万亿元的效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