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 经济放缓无碍从严调控
近期国务院督查组已经透出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明确方向。据推测,8月份数据对于判断整个楼市走势,很有参考价值。
切实防止房价反弹是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首要目标。13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经济放缓也不会阻碍房地产从严调控。
事实上,近期国务院督查组已经透出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明确方向。据推测,8月份数据对于判断整个楼市走势,很有参考价值。
“市场所流传的‘房地产调控是经济下滑的主因’,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经济。这种看法不可取,靠房地产救经济只能是短期短视行为,不应成为我国发展的方向。”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 实际上,国务院督查组此行,已经传达出这一态度。有关领导明确表示,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切实防止房价反弹。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再次出台“微调”的可能性已不大。
“近期,随着楼市成交的持续回暖,迫使中央政府进一步重申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决心,地方政府政策微调的表态也变得更为谨慎。 如何平衡‘稳增长’与‘严防房价上涨’的矛盾,已成为当前政策走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说。
他认为,从7-8月楼市发展趋势可以判断,今年“金九银十”楼市成交量价齐涨可能性非常大。
有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8月份房价涨势仍明显回暖,特别是除环比之外,房价同比数据也上涨,调控新政出台的可能性会很大。
“要密切关注集中购房成交催生房价反弹。”王珏林向记者表示,集中消费购房,会导致房价的反弹,会损害房地产调控的大环境。因此,必须从严房地产调控,目前首要做的就是把现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房价反弹,中央政府和各部委也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住房限购政策操作口径,跨城市联网实施限购也存在可能性;对房地产的信贷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方面,在增加土地供应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进而挤压存量入市;税收方面,加快房地产税征收试点;以及约谈、问责等等。
产业政策 淘汰落后产能还会加码
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重要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士表示,下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会因此放松,相反还会继续加码。
产能过剩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
短期来看,工业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比较慢,供给大于需求。因此,拥有落后产能的这些企业不被淘汰的话,就会加大供应过剩、能耗又比较高的状况。
赵晓称,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趋势性放缓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从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向追求增长质量的阶段过渡。而表现在产业层面,中国经济需要的绝非是简单的总量规模增长。
因此,工信部不久前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第一批企业名单,所列企业涉及炼铁、炼钢、焦炭、电石、铁合金、化纤、铅蓄电池等19个行业。
工信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在9月底前全部关停,确保在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并且不得向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转移。
推动骨干企业重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认为,实际上,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当前生存非常艰难,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目前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好时机。
张永军说,在之前整个需求扩张步伐比较快的情况下,企业无论效率高低,都容易生存下来。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低端产能是不容易生存下来的。所以当前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会更快一些。
针对下半年的产业政策,工信部权威人士已经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工信部还将进一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推动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尽早出台;继续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路径。工信部人士表示,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工信部将着力加强部门协调和部省对接,加快落实第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推进重点,组织实施好部里牵头的一批重大工程。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程咨询、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回收周期长,市场风险较大,很难在下半年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