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山工机械
制造业持续疲弱或促使中国经济改革提速
www.6300.net   2012-09-06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枯荣线,令“稳增长”面临新压力。这或是促进决策者加快经济改革的又一催化剂。  面对东南沿海和长三角的行业性透支和疲弱,中国除了改革求强、重新起航,没有别的选 ...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枯荣线,令“稳增长”面临新压力。这或是促进决策者加快经济改革的又一催化剂。

  面对东南沿海和长三角的行业性透支和疲弱,中国除了改革求强、重新起航,没有别的选择。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本,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每年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从未低于80%,最近几年更保持在90%以上的历史高位。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过去那种以低端要素加入全球价值链、基于出口导向的第一波全球发展红利已经透支,中国需要与世界经济进行“再平衡”。

  制造业低迷,有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欧洲表现不佳的经济数据早已传导到中国沿海的工厂和车间;美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也影响着中国商人进销存的每个细节。

  中国自身多年来忽略将资本积累转化为技术积累、把制造能力转化为创新动力,也错失乘胜再进的最佳时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消减,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资源成本、节能减排约束,却无一不在以企业无法预料的速度上升,“中国制造”正在超预期滑落。

  如今,中国希望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中重拾机会,这不仅需要决策层的创新推动、政策导向和财税支持,也需政策制定者重新正视和激活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弥补不断下滑的出口数字。

  那么,改革应落子何处?决策层对此已有定论:一是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真正打开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三是将利润从虚拟经济、资本市场、金融投机,重新转移到实体经济中。但此中种种,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政策层面更大力度的改革推动,也需要上下齐心渡过转型的艰难时间。

  因此,改革必须提速。

  面对当前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正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改革提速,要围绕打造制造业新优势进行,解开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顽结。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仍然处于产业低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世界一流大企业和知名品牌,才能跨越当前困扰中国的产能过剩难题。

  改革提速,中国需要形成产业周期的发现和管理,拥有自上而下的“纠偏能力”,一拥而上、恶性竞争随后纷纷败走的制造业恶性循环,不仅让企业充满困惑,也是资源的浪费。

  改革提速,还要实现产业、服务、融资、创新四方的新融合,使得企业发展中能更加顺畅地推动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这是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找到新位置的必经之路。

  唯其如此,“中国制造”才能找到新的机会。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