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分析
山工机械
GDP核算标准接轨国际 工程机械也要卖标准
www.6300.net   2012-11-01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树立“标准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对于标准的制订,往往都是主管部门热情高,企业很冷漠。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由于其产品多样性和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其在使用中涉及大量的环境和安全问 ...

  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树立“标准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对于标准的制订,往往都是主管部门热情高,企业很冷漠。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由于其产品多样性和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其在使用中涉及大量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和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行业的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现出来。但如果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必将依赖于已经成熟的国际标准,届时,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将会被外资企业所控制。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只能是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追赶别人的步伐,无法真正成为行业巨头。特别是有些工程机械产品将大量应用于军工,这类产品对性能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对中国标准竞争力现状,中国标准大都是一些零散的、各自为阵的企业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众星捧月”之势的产业标准;而国外标准则是以世界级企业带动的全球产业标准。国内包括农业装备在内的工业产业发展,其未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高端形式最终都将落脚在标准之上。国家有关部门在积极鼓励和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大型产业装备企业进行扶持,打造中国的世界级企业,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标准,来建立产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以获得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带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快速攀升。

  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第一,整个标准体系不够科学、完整,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和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体系内容差距较大。比如涉及安全和环保类的标准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少,内容上过繁过细,缺少技术包容性,有些标准实际上是捆住了企业技术发展的手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悖;第二是标准标龄过长,老化现象严重,更新、修订不及时,很多标准内容陈旧,大约有75%以上的在用标准是2000年以前的制定的老标准,标准滞后于产品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第三,标准的有效性、市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标准是服务于产品和产业的,标准的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它用了多少,效果如何。如果我们的标准存在相当程度的“找不到、用不着、不好用”的情况,

  水平再高也没有用。另外标准工作中的网络化程度低,电子版本的标准还很少,缺乏准确有效的标准信息服务。

  我国建筑工程机械产品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差距:

  (1)对技术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一直不明确。现行技术法规没有形成体系,存在管理混乱和透明度低的问题,认为强制性标准就是技术法规,混淆了行政规定与技术文件的概念。

  (2)推荐性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且标准水平较低的产品很多,按国民待遇原则,进口产品也应享有境内产品相同待遇,标准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

  (3)合格评定机构的非选择性、认证收费的内外差别和缺乏有关信息,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无贸易障碍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按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认证机构的选择应由申请人决定,认证的标志、收费、受理期限和程序应统一,认证机构的选择也与产品的生产地无关。

  (4)认为国际标准不具有先进性。其实国际标准是WTO所认可的规则,其在国际范围内的通用性正是其无可替代的先进性。国际标准大多数都是方法标准、术语标准和安全标准,虽然这些安全性能指标不像产品的使用性能指标那样易于判定,但是对于在国内产品上根本没有安全性能指标的要求,国际标准安全性能指标水平其实非常高。

  (5)认为中国需要独立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标准,并认为这是所谓建立“规则壁垒”的正确途径,甚至一些高层领导也有这种思想。

  中国工程机械或进入“卖标准”时代

  2012年7月1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从英国伦敦迁往我国湖南长沙落户中联重科。这一历史悠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的迁移,充分彰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行业内各大企业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将标准制修订与科研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促进国内工程机械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和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维护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