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的气度,决定企业与地区创新的高度
在铁建重工,技术总监郑大桥高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9年,为了自主研发国内首台盾构机。在星沙一片黄土地上租来的民房里,来自河南、山东、广州的50多名国内工程机械各领域的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工作,向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工程机械发起挑战。
短短一年时间,首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盾构机在长沙下线。紧接着,又用了不到4年时间,长沙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盾构产业基地。由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盾构机市场,因此改变。
“长沙是块神奇的地方。”郑大桥说。
的确,在全球化时代,开放包容的气度,决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创新的高度。
长株潭地区并非沿海,但早在2008年,长沙市就立志打造“创业之都”,提出了“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
长沙,也是中部地区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的城市。自2007年以来,每年秋天,都会有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汇聚长沙,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长沙科交会“产学研金一体化,科技创业在长沙”的主题,渐成经典。
长株潭创新型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内涵提炼精纯。三一集团成立之初,提出“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南车株洲所所有的自主创新,瞄准的是国际标准。中联的“至诚无息,博厚悠远”,则是其“企业全球化”的文化注脚。
2012年2月,全国第一个省级创新建设纲要——《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可以预见,文化引领创新的长株潭,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短评
创新基因植根于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人的精气神。
它是一种看不到的力量,是一只无形的巨手,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行动。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产生,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基因。这里面,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湖湘文化的特质,更有湖湘文化与时代精神深深交融,催生出的创新文化的勃兴。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当创新的基因植根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三一集团的“一切源于创新”,山河智能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持续创新”,南车株机的“创新领跑未来”,中联重科的“创新与变革”等等,正因为坚持了创新文化的先进理念,最终走在了行业的最前面。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当创新精神成为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质时,其获得的进步是巨大的。如今,携带这一文化基因的湖南人,在长株潭地区,依靠自主创新,缔造一个又一个企业传奇,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