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嘉陵区河西乡三教庙村七组农民唐东林望着通过自家门前新建的即将竣工的村道公路,笑意写在了脸上:“我们全村人筹资8?5万元修起8公里村道,国家还要奖励我们8万元。这下好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据了解,过去,农机项目建设是先给钱后做事,即通过申请获得立项后,有关部门就拨付项目资金,由此出现国补资金落实不到项目上等问题,乡村道路和机电提灌建设发展较为缓慢。近两年来,我市大胆创新,改过去先给钱后做事的投入机制为现在的先做事后给钱的激励机制。明文规定,凡通过申请立项获得批准,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建或改扩建乡村道路1公里,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公里分别按8000元至1万元和4000元至5000元进行奖励,机电提灌按建设投入资金的10%进行奖励。
投入机制的创新,有效地调动了农民修路和机电提灌建设的积极性,5000多万元的国补资金共撬动了4?9亿元(含以劳折资)民间资金。目前,全市共完成新、改扩建村道公路742条3704公里,硬化村道公路111条348公里。新建电灌站53处,新增灌面5?15万亩。全市拥有农机提灌动力29?98万千瓦,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机项目)“李冰杯”竞赛一等奖。
阆中市五马乡东滩坝村村民在2002年共投资115万元(含以劳折资),修建了村道、组道和田间机耕道共10多公里,获得国补资金10万元,全村已形成了三纵两横的立体交通网络。公路修通后,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商品蔬菜和果树等,人均比没有修通公路之前增收300多元。过去,南部县建兴镇怡家山村大部分农民是靠天吃饭。去年,村民筹资31万元修建起了一座55千瓦的机电提灌站,获得国补资金8万元。机电提灌站建起后,农民用水难的问题不仅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新增灌面1000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