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告别黄金年代

  农机行业在经历了2004-2014年黄金十年后,近两年迎来结构调整期,产销量和的下滑让整个行业措施不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571.58亿元,同比增长16.31%;2014年则为3952.28亿元,同比增长为8.55%;2015年这一数字降至7.32%,最新公布的2016年数据只有5.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下挫,使得农机行业由原先领跑机械行业的翘楚,退至机械行业平均线以下。更为严重的是,利润的收缩正在挤压行业厂商的生存空间,部分厂家甚至面临着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不仅如此,我国农机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也十分突出,高端产品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农机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约4000亿元。但是,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地是量的增长。农机行业的研发创新有其天生的制约因素。由于农作物是有季节性的,所以针对特定农作物的农机的试验期一年只有一次,极高的创新成本和极长的研发时间势必打击企业的创新热情,单靠企业自身创新可谓举步维艰。

 

一号文件释放信心

  如果说行业的低位运行让广大业内人士感受到了压力,那么刚刚发布的一号文件则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振了信心。通观全文,这份中央一号文件多处直接或间接提到农机,从而为农机行业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分为6个部分,33条,约13000字,其中5次直接提到“农机”或“农业装备”,包括——

  第6条: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第17条: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

  第18条: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第27条: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

  第29条: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在当前行业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央的这些要求可谓切中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完善行业结构链 促进农机高端发展

  时下农机发展受阻,原有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正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破解发展瓶颈,带动农机行业的新发展。针对农机购置补贴频频被地方挪用的突出问题,中央文件指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指补贴制度中的各种乱象。另一方面,中央也不忘提出“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寻求农机购置新路子, 为农机行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还针对特定领域的农业机械提出了发展要求,重点指出了“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

  针对我国农机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了高端发展的要求,“农业装备智能化”一项尤为引人注目。当前,农机行业正以国家推动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农机典型骨干企业内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农机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试点应用。通过智能工厂的设计更新,缩短新产品的上市周期,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

  在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放缓的同时,外资品牌正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欧美五大农机企业(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外资品牌农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尽管价格不菲,但这些厂商的利润率却远远高于国内同行。

  不仅如此,由于受限于相关国际贸易规则,政府无法将国外品牌排除在农机购置补贴之外,致使这部分补贴随着农机购买流入外企,长此以往必定不利于国产自主品牌的发展。为此,中央文件特别提出了“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要求。针对企业自主研发耗时长、成本高等特点,农业部在本月初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在条件成熟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机器换人”,并加强研发和推广中央文件重点指出的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地区和领域的农机技术装备,责成农机化司牵头。

编辑小结
  农机行业的黄金时期已成过往,新时代下的行业竞争不再是数量和价格的打斗,而是质量和服务的比拼。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农机制造商应该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特别是要对制约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给予足够的重视。十年黄金期带动了不少厂商的生产扩张,在增长放缓的今天相关厂家需关注资金、负债等风险的管控,实现行业发展态势的平稳转换,防止硬着陆。

敬请关注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将于每周三推出最新的每周观察

微博动态
联系我们

中国工程机械网编辑部

0754-88363699

E-mail:6300@63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