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西渐
此后,玉柴又多次引进外国管理经验。在此过程中,自信的玉柴不断拓展创新国际合作的方式。
李柯是玉柴物流股份公司的总裁。几个月前,他还是玉柴与卡特彼勒合资的玉柴再制造公司的副总经理。这位年轻的总裁说起在玉柴再制造公司的工作经历,感慨良多。这家与卡特彼勒合资建立的公司,完全摆脱国内企业运营方式,几乎全部照搬了卡特彼勒的管理经验,这对玉柴这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企业而言,是艰难的选择。
“我们玉柴有丰富的管理基础和经验,我们的管理模式在国内也是成功的,为什么要采取卡特彼勒的运营模式呢?”李柯说。在玉柴卡特彼勒再制造公司成立之初,不少从玉柴来的管理干部常常有这样的疑惑。
这种疑惑和不解,甚至导致了难以避免的摩擦。在一次管理干部会议上,玉柴方与卡特彼勒方的管理干部就“是不是应该公开批评某个员工”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李柯说:“我们一向都是喜欢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讲,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卡特彼勒的同事却不太认同,双方争执不下。后来还是决定通过投票来决定“该公开批评还是私下批评”这个问题。
这种摩擦其实存在于国内大部分的合资企业。因为管理文化的不同,双方难免会就一些具体问题发生争执,如何处理,这是所有企业管理者进行对外扩张、合作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处理不好导致企业崩溃的也不乏先例。
玉柴采取了与直接对抗不同的方式。李柯说:“虽然我们有不少的冲突,但是我们要选择对话。所谓对话我觉得关键是要促膝谈心。我举个例子,我们会在每个办公桌对面摆两张椅子。如果上司和下属进行谈话,不会是隔桌而坐,而是双方坐在一起,促膝谈心,就是这么一种方式。这样的对话一定不会是一种对质性的对话。这对于双方的理解和接受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家坐下来谈一谈,把问题理顺了,合作才会更加顺畅。玉柴与卡特彼勒的合作正是在这种氛围和认识中开展的。在引进卡特彼勒全套管理模式之后,玉柴人并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直接对抗。
他们采取了东方文化特有的处理方式。比如有些外企由于宽松、自由的文化,在执行力和绩效管理方面就比较薄弱。但是玉柴人就一直没有放弃自身对执行力和绩效这方面的要求,然而怎么去跟外方沟通呢?李柯说:“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温和、有耐心、不放弃。”
渐渐地,他们的合作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开始推动这家公司步入正轨,玉柴人也摸清了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游戏规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