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需短期收缩,年中有望逐步企稳
内需收缩是当前我国经济回调的重要原因。首先,投资增速稳中略降。1—3月份,扩建、改建项目投资增速有所提高,但新建项目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受前期开工项目建设时滞支撑,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待售房面积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新开工面积下降,商业性地产投资增速有可能明显下滑;制造业投资增长24.8%,比去年有所回落;基建投资负增长,下滑幅度超预期。这三项投资平均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85%,决定了投资的总体走势。
其次,消费增速有所放缓。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1.3%,比去年全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金银珠宝、家用电器、体育娱乐用品、石油及其制品类等弹性较大的消费品,增速降幅明显。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中,食品、纺织等占比上升,汽车、家电、石油制品等占比下降。
再次,去库存导致存货需求减速。自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去库存过程尚未结束,产成品去库存压力仍在。2月份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长18.4%,比去年平均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耐用品库存指数下降明显,2月环比下降6.5%。受预期和PPI持续走低影响,企业原材料采购进度放慢。商务部监测的企业生产资料库存,环比由去年4月以来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增速仅为1.8%。 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50分界线以下。
虽然出现经济减速现象,但从发展趋势看,内需增长有望逐步企稳。我国仍处于消费快速增长期,消费的稳定性总体较高。受居民收入增长、公共服务改善及汽车销售回稳等因素支撑,以及住房刚性需求的逐步释放,消费实际降幅有限。企业去库存也有望在年中前结束。2000年以来的经验表明,企业库存周期大致为38—40个月。据此推算,本轮库存低谷应该在二季度。根据PPI与原材料库存的历史关系,PPI止跌后,原材料库存将逐步增加。而PPI在上半年止跌并小幅回升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短期需求下降的最大风险来自于投资。随着销售下降和新竣工项目投放,估计房地产库存将在三季度达到峰值,而且前期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渠道获取的资金,还款期也将集中在三季度到来,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更趋紧张。但在商业性地产投资下降的同时,今年保障房在建规模大,占全年在建住房面积超过30%,中央财政也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有利于稳定投资增长。近年来推动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因素仍在,如产业转移、设备更新、机器替代劳动等,特别是随着出口增长的回升,对制造业投资将产生一定拉动作用。另外,考虑政策时滞,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效应逐步显现,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一定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景气监测指数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同步指数有望在年中前筑底回升。所监测的39个行业的景气状况显示,在经过11个月持续回调之后,目前行业运行整体呈现出逐步企稳迹象。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