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山东重工集团的国际网络优势,组建成立仅有两年多时间的山重建机有限公司迅速搭建属于自己的进出口平台,公司出口以中东及非洲市场为主,出口机型为20T为主带动大机型出口。2011全年出口挖掘机195台,出口金额1.68亿元,同比增长64%;2012年1—5月份,山重建机共出口挖掘机200台,同比增长203%,再创新高。
山东重工在国际化进程中所向披靡,可圈可点,这得益于重工集团雄厚的实力,这包括集团有行业内最优质的产业链条和产业资源,有着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山东重工集团主营业务涵盖商用车、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游艇制造五大业务板块。放眼全球,在一个集团能够拥有如此多资源,且各业务板块之间能够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企业,仅有极少数。在山东重工大家族中,潍柴动力发动机、山推推土机、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等,都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在行业内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均为各自领域的强势品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打拼多年,已逐渐被海外用户认可,特别是在俄罗斯、中东、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市场,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客户忠诚度不断提升。现在山东重工无论是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还是产品平台的组合支持,都为国际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国际化战略,山东重工集团在行业内构建起了以黄金产业链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商业模式。三年来,集团已形成了以发动机、变速器、重型车桥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商用车黄金产业链,推动了重型汽车规模的稳步提升;以发动机、变矩器、液压件传动系统为核心的工程机械黄金产业链,为工程机械业务实现突破奠定了基础;以发动机、齿轮箱、螺旋桨推进系统为核心的船舶黄金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成功整合,集团各企业协同作战,形成了独具特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立潮头,链合创新,中国智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生存发展,并牢牢掌握技术主动权、打造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做强做优、培育一流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山东重工集团紧紧跟踪世界装备制造最新技术,共享世界先进技术资源,形成链合创新优势。潍柴集团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理念,“引进来、走出去”,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AVL公司、美国西南研究院等国内外十几家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筑起了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技术研发平台。2003年潍柴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借助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平台,自主研发国Ⅲ、国Ⅳ、国Ⅴ“蓝擎”发动机。潍柴集团先后在中国潍坊、重庆、上海、杭州、扬州、欧洲、北美建立了“三国七地”研发平台,新产品试验中心建成投用。今年5月,由潍柴集团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ECU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潍柴集团积极主导和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牵头组建了“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继成功推出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于一体的潍柴动力系统总成后,2011年又成功推出了潍柴发动机、山推液力变矩器于一体的工程机械低油耗动力系统总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