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商用车和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玉柴把握正确的航向,以企业健康安全发展为前提,必须从单纯的追求企业规模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脚踏实地,实现玉柴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凭借多年来引领行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科研人才,玉柴持续致力于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为引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行业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玉柴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成功发布YC12VC、YC12VT、YC8C三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船电发动机新产品及YC4DN-50、YC4S等七款国5天然气发动机和五款国4柴油发动机;MK项目C样机荣获“中国心”2012年度商用车发动机称号,成为玉柴最具竞争力的重机产品;世界首台Yuchai-Wartsila W6X35智能船用低速柴油机顺利通过船级社验收;大型船舶动力新产品6RT-flex48TD成功动车;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缸功率超500kW的NY9320大功率中速发动机完成性能试验;成功研发CED2200-7特大型电动液压挖掘机,填补了国内特大型电动液压挖掘机制造的空白;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落成,为玉柴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广西柴油机工程院的成立,为玉柴通过柴油机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及人才培养,实现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显著增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是全面推行精益制造,打造精益运营体系。为提升玉柴产品、市场、营销、服务、成本等各方面的品质优势,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玉柴于2011年10月在股份公司正式启动精益制造项目,并于2012年全面推行,取得明显的成效,精益制造一期项目23项指标达标21项,达标率91.3%,工厂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精益制造二期16个项目均已进入评审验收阶段。在此成功试点基础上,玉柴在全集团开展精益制造项目,发布精益制造总体实施方案,到各子公司进行精益制造现场辅导工作,成功营造了全员参与精益的浓厚氛围,为下一步持续从制造环节向研发、服务、管理等环节延伸,并最终为实现玉柴精益营运体系,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影响力。近年来,玉柴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力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集团核心能力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理念体系建设,目前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思想等核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安全、质量、服务、创新等职能理念越来越引领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开展文化融合、审计和考评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建立文化仪式,推行每周集体文体活动、职能部门职工每周一集中升国旗厂旗和每天早训、晨会等特色文化行为活动,促进了职工队伍作风转变,营造了浓厚的玉柴文化氛围。四是加强企业宣传工作,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持续提升玉柴品牌形象。五是组织召开“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编辑出版《玉柴文化手册》等文化书籍。六是加强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设,集团获得了广西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荣誉,成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标杆,同时在集团内部也创建了一批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五是多举措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企业高速发展。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近年来,玉柴弘扬“高境界,大胸怀,有文化”的团队精神,通过筑巢引凤,建设了一支一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其中,仅是在2012年,玉柴便引进了具有跨国企业背景的审计总监、法律总监和质量总监;同时,还积极开展海外引智,吸引了一位具有多年发动机研发经验和两位具有丰富精益制造项目推广经验的日本专家加盟玉柴。经过多年的努力,偏居祖国西南边陲的玉柴,已吸引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目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695人,其中博士33人、硕士3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八桂学者、特聘专家4人。另一方面,玉柴特别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发挥。开展以业务理论培训、技能实践训练、师带徒等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2012年玉柴共开展特殊工种培训1007人,技能等级培训918人,师带徒培训150人,职业技能鉴定741人,同时还组织了一批优秀技术人才赴国外顶尖制造标杆企业考察学习,有效提升和拓展了技术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设备保养、合理化建议等各项劳动竞赛活动,2012年共组织21752人次职工参加竞赛活动,并表彰奖励优秀个人504名,在企业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劳动氛围,激发了职工队伍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技能比武,共有234名选手进入集团技能比武决赛。经选拔,组织优秀职工参加玉林市、自治区和全国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且战绩辉煌,其中玉柴职工覃懋华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十四名,创造了玉柴和广西历史的最好成绩。深化开展“卓越班组建设”和“班组结对共进”活动,推广卓越班组建设经验,传播精益制造思想和工作方法,构建了具有玉柴特色的卓越班组管理模式,实现了班组自主管理,促进了生产工作开展。
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动力
记者:正如刚才您所说,面对行业大幅下滑的严峻情况,玉柴在逆势中寻求突破的一大经验就是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玉柴股份公司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名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榜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玉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殊荣,您怎样看待这一荣誉?
晏平:创新,是玉柴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法宝。技术创新和技术硬实力,使玉柴站在了行业制高点,成就了玉柴十年来年均增长30%的辉煌成就。玉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殊属不易,它是几代玉柴科研专家团队的梦想和孜孜不倦努力的成果,也是玉柴集团管理层多年来尊重知识,关心科研团队的结晶。
21世纪初,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和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玉柴的科研专家团队深刻感受到了节能环保对保护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加快了研发攻关环保型柴油发动机技术问题,并于2002年立项“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专题项目,确立了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以低油耗、低排放为目标,致力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创新燃烧技术、排放控制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能、环保、全电控的高效柴油机。经过玉柴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玉柴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7年、2011年先后研发出达标国Ⅲ、国Ⅳ、国Ⅴ和欧Ⅵ排放的柴油机,先于国家排放法规实施2年—7年。玉柴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发的节能环保型产品,按年产量51万台保守计算,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51.5万吨,节省燃油量达80万吨,每年可节省燃油费用达到50亿元,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1.57亿棵。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