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者不惑。
孔子说:“知者不惑。”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说明“智”是聪明、智慧,是指人明断是非和分辨善恶的能力,故是道德品质之一。《中庸》即认为“智”是“三达德”(智、仁、勇)之一。孟子又说:“智之实,知斯二者(指仁与义)弗去是也。”这是说,只有知仁知义才是真正的“智”。董仲舒提出了“必仁且智”的命题,认为“仁而不智,则爱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这表明,在儒家传统里,“智”不仅是认识论上的智,更是道德理性上的智。对任何事物都要处理得很平实,智要通过礼来完成。它是理性的,但不是工具理性,而是道德理性和目的理性。
“智”,不但要“知人”(孔子答樊迟语);还要“知己”(《周易•系辞传下》:“知己,其神乎”);更要“知事”(“格物致知”)。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智”的代表人物,莫过于诸葛孔明。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改造十矢连弩等军事及日用器物。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王维新教授评价孔明说:“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说起孔明的智慧,千言难尽,概括讲就是躬耕南阳,勤学不辍;精通音律,能书会画;隆中绝对,纵论天下;舌战群儒,联吴抗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巧借荆州;三副锦囊,赚娶尚香;托孤受命,辅佐后主;开诚布公,整顿巴蜀;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修士劝农,国富民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北伐曹魏,六出祁山;装神扮鬼,伏杀张颌;自制连弩,一发十箭;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八卦阵图,御敌丧胆;空城用计,吓退仲达;虽死犹在,计杀魏延;羽扇纶巾,决胜千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肝义胆,绝唱万年。
当然,人无完人,诸葛亮虽然智冠群芳,仍百密一疏,存在很多的弱点,如用人失察,痛失街亭,挥泪斩马谡;虑多决少,志大失机,北伐终无果;举轻若重,事必躬亲,累死五丈原。最终未能完成恢复汉室之大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果现在的企业家能招聘到一位象诸葛孔明似的高端人才,当是企业一大幸。这种人才不但恪尽职守,殚精竭虑,而且智慧过人,把握大局,同时又忠心耿耿,不营私利。企业家对这种丞相式的人才尽管大胆起用,因为他们没有野心,对“富二代”也会尽心辅佐,不遗余力,一如,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实业集团的甘庆林。
五、“信”者大用。
“信”指诚实而有信用的品质。交友之道以诚信为本,做人做事也要信守承诺。孔子把“信”,即与人交往中讲求信用,诚实无欺,说话算数,提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孔子说:“谨而信”、“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可知可也”。《管子•枢言》中讲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孔子把失信的人看成是无知的人,办不成大事的人;而把守信看成是能够结交天下的君子。这都是强调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儒家又认为信要与义联系起来,合称信义,故说“信近于义”。另一方面,儒家又强调信必须服从仁义大节,“言必信,行必果”未必就是君子,不必学匹夫匹妇之小信,所以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信”同样影响着管理文化,“上好信,则民莫不敢用情;不信,民勿从也。”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信”的代表人物,大多推举太史慈。太史慈(公元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至死不弃孙策,被后人以信称颂。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有两件事最能体现太史慈知恩必报、信诺如山。一是北海报恩救孔融。太史慈少而好学,仕郡奏曹史,以信义著称。时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被黄巾军管亥所围,太史慈母亲对他说:“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於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 太史慈便请来刘备解围。刘备感叹太史慈的义举,对孔融说:“慈与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二是恪遵信义报孙策。后来太史慈跟随刘繇不被重用,与东吴孙策打仗时不敌孙策,顽抗之下,最后仍被孙策俘虏。孙策相当重视太史慈,成功收揽他。刘繇破亡后,尚有余众万多军卒未降,太史慈便受命前往安抚。众人都认为太史慈从此离去,不再回来。然而孙策却坚信太史慈必不背信弃诺,二人更约定不过六十日后回,太史慈亦果然在期限内回来,此事可见太史慈信守必行。
诚信是道德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企业实体,抑或社会个人,无信都不能立足于社会。现在很多企业核心员工跳槽严重,一方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诚信的严重缺失。我更倾向于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在日本企业里,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员工基本上始终如一,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到退休。信者大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总之,儒家思想之“五常”赋予整个社会严谨的“人伦”理念,强调人际关系秩序化,推行道德伦理、社会规范以及各种礼节,主张建立一个用礼治调节法治的德治社会。儒家思想还要求人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那种“天人合一”的社会状态,和谐而安宁。由于企业员工已是成人,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我国的儒家思想代代相传,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大多都可以从儒家文化中寻找到归宿,这无疑为企业推行各项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